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新闻与公告>>正文

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简介(气象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 )

2013-12-27


气象雷达系统及信号处理
研究内容:
(1) 气象雷达系统总体及电路;
(2) 气象雷达系统信号处理技术;
(3) 气象雷达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与应用技术。
特色:
本方向符合我院“气电结合,以电为主”的专业特色,既重视发展气象雷达系统电路与信息处理技术,又重视推动雷达气象观测的应用,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推动。该方向汇聚着一只以我国气象雷达与雷达气象领域内知名学者为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团队综合运用电子、计算机及射频微波等技术,实现了天气雷达数字化改造;研制出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信号处理,全国CINRAD网中70%的雷达使用了该信号处理器;研制出了新型接收相参多普勒雷达及双极化雷达;运用雷达气象学原理与信息处理技术,研发生成气象雷达二次产品的应用系统,扩展了气象雷达数据的应用范围;采用统计分析、模糊推理和神经网络等方法,研发基于气象雷达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信息指挥系统,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效益。
近几年,团队承担着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及省部级科研计划等多项领域内具有前沿开拓性的研究任务,并与我国多家知名气象雷达科研院所与制造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民航、气象、军队等行业部门在人才培养、就业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关系。
优势:
本方向已形成产、学、研的良性循环,多年来不断获得各级政府、企业的研究经费支持,研究成果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气象服务(日常天气预报、超短期预报、专业气象服务等)、防灾减灾(气象灾害预警、跟踪监测、灾情评估等)以及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防雹、人工增雨/雪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产生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何建新、姚振东、佘勇、李柏、高玉春、邓勇、梁海河、刘黎平、阮征、高仲辉、裴翀、吴蕾、杨洪平、郄秀书、曹云昌、郑向东、李学华、杜雨洺、王海江。

3、气象观测仪器与计量技术
研究内容:智能气象要素传感器研制;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系统研制;能见度和天气现象观测系统研制;闪电监测与定位系统研制,应用气象观测(农业气象),气象计量设备与方法研究,地面自动化观测设备以方法研究,自动化观测设备状态监控技术研究。
特色:
本学科方向长期以来从事气象观测仪器研究和气象计量设备研制、气象计量方法研究,在地面气象探测技术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本学科方向研究团队运用信号与信息获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经过多年的科研积累,在能见度、日照等气象要素信息的获取方法与技术方面,承担了中国气象局、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一系列项目;在高精度、智能化、多功能化、集成化气象要素传感器新技术方面,率先开展了激光雨滴谱仪和固态降水传感器研制,优化了激光雨滴谱观测算法,改进了固态降水观测方法。
优势:
本学科方向依托设在我校的“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科研基地”、“四川省高校气象信息与信号处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大气探测技术实验中心”(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自动气象观测仪器研发,取得了系列成果:“雷(闪)电定位遥测装置”已由天津气象仪器厂批量生产,投入业务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激光雨滴谱仪已研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制出了具备基本功能的样机;固态降水传感器已研制出样机,正在学院综合气象观测场调试、改进;前向散射式能见度仪已研制出样机,正在调试、改进;参与了并完成了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国家级地面观测站网评估》的撰写。
目前正进行云能天等气象要素传感器和新一代智能自动气象站研发,并在气象信息融合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与综合气象观测科研基地内计量仪器设备的对比观测试验表明,传感器信号获取与数据处理算法的性能得到了有效提升,关键模块已实现。
本方向近5年承担省部级项目4项、横向项目十余项,合计科研经费400余万元(不含校外导师项目)。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马尚昌、王保强、樊昌元、马舒庆、张雪芬、吴可军、沙奕卓、曹晓钟、杨玲、刘钧、杨志勇、郭在华、卢会国。



上一条: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简介(气象观测仪器与计量技术 ) 下一条:电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向简介(高速数字信号处理)

关闭

航空港校区 | 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 邮编:610225
Copyright © Key Laboratory of Atmospheric Sounding-KLAS    网络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实验室
电话:028-85967290     E-mail:dqtc@cuit.edu.cn